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張曉赫)近年來,隨著央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其在海外履責社會責任的表現一直以來也備受關注。
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在中央企業‘一帶一路’社會責任論壇上發布的《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央企在海外經營中履責實踐成效明顯,但也面臨著缺乏專業組織和人才服務、缺少理論和實踐支持、難以預料的政治風險、顯著的中外文化差異、缺乏與當地社區的有效溝通等主要挑戰。
央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推進我國企業海外發展、建設“一帶一路”的骨干力量。五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深入推進,中央企業作為國家實力和形象的代表,在推進我國企業海外發展、建設“一帶一路”的進程中發揮著“主力軍”和“領頭羊”的作用,為國內經濟建設和對外經濟合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報告》顯示,中央企業近年來每年在境外的投資均保持了15%左右的高增速,每年境外營業收入的增幅達4.5%。目前,中央企業境外資產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分布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已經由工程承包、能源資源開發,拓展到高鐵、核電、電信、電網建設運營等領域,共有47家央企參與、參股、投資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合作共建了1576個項目。
“中央企業的特殊定位,決定了其特殊責任?!敝袊缈圃汗I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指出,隨著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實施,中央企業探索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履行海外社會責任,是當前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這也是《報告》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趯?2家中央企業進行的社會責任管理問卷調查,《報告》指出,一方面海外經營的中央企業普遍具有海外履責意識,在海外履責信息披露、民主管理、員工職業健康管理、環境保護、誠信經營和社會融入等方面表現積極,相關制度建設比較完善,履責實踐成效明顯。同時,中央企業在海外履責過程中,也面臨缺乏專業組織和人才服務、缺少理論和實踐支持的制約。難以預料的政治局勢、顯著的中外文化差異、缺乏與當地社區的有效溝通,以及由此產生的當地居民對中國企業的誤解等,是中央企業海外履責面臨的主要挑戰。
對此,《報告》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國資委要形成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專項指引、主動開展專項提升工作,制定央企海外社會責任績效考核體制、建立海外履責績效考核和獎懲機制,敦促央企加強海外履責信息披露,指導央企培養社會責任專業人才。本土社會團體要積極走出去,發揮專業優勢和專長、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幫助提升央企海外履責活動的實踐價值。國內主流媒體也要發揮自身的全球影響力,通過多元宣傳形式并結合與東道國主流媒體的合作,為央企發聲,樹立負責任的央企形象和國家形象。
二是企業自身要完善海外履責管理機制,包括海外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管理部門和人才隊伍建設,同時還要加強海外履責信息的披露和傳播,構建海外責任品牌,完善責任實踐模式,積極參與國際責任交流,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借鑒東道國企業優秀履責經驗,以提升海外履責實踐水平、樹立責任擔當品牌形象、提升海外責任影響力。
面向未來,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副局長周密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作出重大部署,對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的發展時期,中央企業應時刻牢記央企的政治擔當,在深化責任意識、凝聚責任力量上下功夫,在落實責任部署、見諸責任行動上見實效。國資委將繼續指導、要求中央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使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力不斷提升,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p>
網站地圖 合作伙伴 版權聲明 關于本站
江西報業網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蘇新網備:2212101號 ICP證:B2-20030059
聯系我們: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