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民眾參加華西街的告別蛇肉活動。 張良一攝 |
在臺灣電影《艋舺》里,有這樣一個鏡頭讓很多觀眾記憶深刻:在故事發生地——臺北龍山寺周圍,許多店鋪都掛著賣蛇肉、蛇湯的招牌,儼然是一個吃蛇的集散區。
不過,電影里反應的是幾十年前的場景;經過一甲子的時光,華西街的蛇店由興盛到沒落,如今最后一家蛇肉專賣店——“亞洲毒蛇研究所”也于近日關店轉型,吹起了華西街蛇肉專賣店的“熄燈號”。
在聽聞“亞洲毒蛇研究所”要關店轉型的消息后,許多網友感到不舍,紛紛發文懷念,各自訴說著過去到華西街品嘗蛇肉的難忘回憶,感嘆時代的更迭變化。在店家舉行封刀歇業儀式當天,許多民眾前往觀看。在現場,店家邀請藝人到場表演模仿殺蛇秀,店家也準備了數千條仿真的玩具蛇免費送給民眾。當蛇店第一代老板郭來貢與殺蛇師傅洪丁福一起將用來殺蛇的小剪刀蓋起紅布時,便意味著正式“封刀”,宣告“蛇街”封號走入歷史。
談起工作近50年的蛇店將歇業轉型,洪丁福忍不住眼眶泛紅。盡管他10只手指里,有3只因被毒蛇所傷殘缺不全,但他仍然對這份職業感到不舍。他感慨,培養一個成熟的弄蛇人至少要20年時間,隨著蛇街的沒落,弄蛇人這一行也將隨之消逝。
曾經,蛇肉相關產品是華西街的一大特色,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小孩感染皮膚疾病后,長輩會帶去喝蛇湯,店家也將蛇的相關部位提煉成藥丸,供患者帶回服用。
據當地人回憶,早期華西街有多家蛇肉專賣店,業者會安排殺蛇秀、紅毛猩猩玩蛇、大蟒蛇吞老鼠等節目吸引游客,現場總是擠滿游客圍觀,不少人專程來品嘗蛇肉、蛇湯。
“亞洲毒蛇研究所”第二代老板郭懿堅表示,30年前,華西街蛇店發展處于鼎盛時期,僅他們一家店每天營業額就能達到30萬元新臺幣,許多政界人物和大牌藝人都慕名而來?!澳菐啄?,日本觀光客是用游覽車一輛一輛載來店里吃,人多到要封店營業。此外,為因應大量外銷蛇干訂單,父親曾日宰上萬條蛇,連續3天3夜,這頭宰、那頭烘,那個場景迄今令人難忘?!睌的昵?,電影《艋舺》在這附近取景后,島內也刮起了一陣到華西街吃蛇肉的風潮。
不過,隨著近兩來保育法規的日趨嚴格,以及島內蛇源日漸短缺,往昔“蛇街”風采已不復存?!敖衲甏竽瓿跻坏秸率迤陂g,我還特別請人到深山抓蛇,但一天才5條蛇,這要我如何營業?居然會面臨著無蛇可賣的情形?!惫矆哉f,他幾經考慮后和父親商量,獲得同意后才決定關店轉型。
據了解,“亞洲毒蛇研究所”轉型后,店中依舊會不定期推出蛇類料理;華西街上的“金代山產藥膳坊”等店家在推出其他菜品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保留蛇肉菜品。只是,想要找一家專門吃蛇的店鋪,華西街恐怕是難敷所需了。
網站地圖 合作伙伴 版權聲明 關于本站
江西報業網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蘇新網備:2212101號 ICP證:B2-20030059
聯系我們: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