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毫無疑問是近日中國新發布經濟政策的主題詞。5月23日、24日兩天,國務院連續下發的4份文件,從國發〔2018〕12號文到國發〔2018〕15號文,全部都與自貿區相關。它們分別是——
國務院《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
自貿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是這些文件的關鍵詞。擴大對外開放,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近年力推的自貿區又是當前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試驗田”。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
擴大開放利于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七章“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又明確宣示了“以開放促改革”的思路。其后的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強調擴大開放利于深化改革。
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第三章“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的第八節便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明確表示:“全面復制推廣自貿區經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p>
國務院連續下發的4份關于自貿區的文件,就是落實“以開放促改革”思路,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上述內容。按計劃,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構筑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中國不斷與時俱進擴大對外開放,好處很多。一是通過更大規模利用國際市場的資源,來保持國內制造業和其他產業的成本競爭力,二是通過分享中國成長的機會來引導外部貿易伙伴與中國市場、中國規則接軌,三是通過引進競爭壓力的“鯰魚效應”強化國內市場競爭,保持國內產業的活力。
擴大開放,會擴大視野帶來機遇。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于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網站地圖 合作伙伴 版權聲明 關于本站
江西報業網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蘇新網備:2212101號 ICP證:B2-20030059
聯系我們: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