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高通展臺
人民網貴陽5月26日電 以“數化萬物智在融合”為主題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今天在貴陽開幕。美國高通公司連續第四年參展這一國家級大數據盛會,并攜手眾多合作伙伴,全方位展示公司在5G、AI、物聯網等領域的眾多成果。
本屆展會上,高通展臺展示了高通在相關領域最新的技術、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以及高通與中國伙伴合作取得的成果。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Cristiano R. Amon)出席了人工智能高端主題對話,與眾多嘉賓共同探討5G和人工智能對于產業轉型、數據中心向邊緣計算擴展以及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引領5G之路開啟廣闊前景
目前5G商業化漸行漸近,作為全球3G、4G與5G無線技術的領軍企業,高通為本次數博會帶來了多項5G技術展示。在5G系統互通測試方面,高通將攜手中國移動及其它運營商,以及愛立信、華為、諾基亞、三星等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展示基于6GHz以下中頻頻段的端到端5G新空口(5G NR)系統互通測試(IoDT),這將進一步合力推動符合3GPP標準的5G網絡和終端產業的快速發展。
本屆數博會上,高通還將展示全球首款商用發布的5G調制解調器——驍龍X50 5G新空口調制解調器。這一調制解調器將通過單芯片支持2G/3G/4G/5G多模,支持全球5G新空口標準和千兆級LTE。今年2月,高通與包括中國產業生態伙伴在內的多家運營商和智能終端廠商共同宣布,將采用高通驍龍X50 5G新空口調制解調器,開展基于3GPP Release 15 5G 新空口標準的試驗,支持符合標準的5G 移動終端產品自2019年開始發布。高通還將在會上展示首款毫米波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旨在根據手機的功耗和尺寸要求,對5G技術進行測試和優化。
高通展示的首款毫米波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
此外,下載速率高達2Gbps的驍龍X24 LTE調制解調器也將在會上展示。作為業界首款基于7納米FinFET制造工藝打造的芯片,它擁有迄今為止商用上市的所有4G LTE調制解調器中最先進的蜂窩技術特性,在將4G LTE的體驗推向極致的同時,也為未來5G新空口多模終端與網絡夯實基礎。
助力AI應用實現非凡體驗
據信息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AI產生的全球商業價值將在2018年達到1.2萬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70%;到2022年,AI衍生的商業價值將達到3.9萬億美元。為此,高通提供了面向人工智能的最大商用終端側移動平臺之一,并支持采用其平臺的生態合作伙伴,提供非凡的人工智能用戶體驗。
本屆數博會上,高通集中展示了在AI方面的多項成果,如搭載集成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的驍龍845移動平臺和驍龍660移動平臺的最新旗艦智能手機,以及攜手騰訊、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實現的多項AI手機應用。
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由多個硬件與軟件組成,能夠加速終端側人工智能用戶體驗在部分高通驍龍移動平臺上的實現。目前,已有多家智能手機廠商利用驍龍移動平臺上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組件。
除手機產品之外,高通也與眾多合作伙伴不斷拓展AI使用場景,豐富AI應用。在高通展臺上,高通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騰訊等多家中國企業分別展示了利用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組件實現的AI應用,如騰訊手機QQ的“高能舞室”、曠視科技的3D Animoji,以及來自商湯科技的實時視頻風格轉換。
高通在數博會展示的5G、AI等創新技術,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深化貴州合作注入核“芯”動力
在中國,高通開展業務已逾20年,與中國生態伙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物聯網、大數據、汽車等眾多行業。秉承“植根中國,分享智慧,成就創新”的理念,高通致力于在中國向下一代無線技術演進的過程中,為中國的運營商、制造商和開發商合作伙伴提供全力支持。
在本次數博會上,展臺緊鄰高通公司的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正是高通在華投資合作的重要典范。2016年1月,高通公司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成立合資企業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為中國市場設計、開發和銷售基于ARM架構的先進服務器芯片,提升貴州大數據產業核 “芯” 競爭力以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實力。2016年5月,華芯通進入正式運營。2016年11月,華芯通在北京和上海的研發中心投入使用。
今年年初,華芯通方面傳來喜訊:其第一代服務器芯片完成研發工作,產品數據已交付工廠生產,將于今年下半年投入市場。
此外,高通與貴州的合作也在持續深化。2016年5月,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貴州貴安新區揭牌。近年來,貴州省領導多次會見高通高管,雙方均表示希望推動貴州與高通的合作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取得更多成果。
高通表示,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高通將繼續支持貴州大數據事業發展、支持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攜手貴州政府努力將華芯通做強做大,助力中國經濟的高質量創新發展。
網站地圖 合作伙伴 版權聲明 關于本站
江西報業網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蘇新網備:2212101號 ICP證:B2-20030059
聯系我們: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