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0zzho"><meter id="0zzho"></meter></span>
<u id="0zzho"></u>

    1. <s id="0zzho"></s>
    <dfn id="0zzho"><noscript id="0zzho"></noscript></dfn>

    您的位置: 江西報業網> 國際 > 正文

    居民用氣價格改革是迎難而上的戰略抉擇

    2018-05-27 16:34:18

    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自2011年廣東、廣西兩地試點改革以來,天然氣價格改革緊緊圍繞“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思路,積極穩妥推進。在“管”的方面,基本構建起天然氣跨省長途運輸、省內短途運輸、城市配氣等壟斷環節全產業鏈價格監管制度框架;在“放”的方面,目前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價格主要由市場主導形成,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天然氣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出于民生考慮,近年來天然氣價格改革側重非居民用氣,居民氣價改革相對滯后。價格水平自2010年以來一直未做調整,價格倒掛、缺乏彈性以及執行爭議不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清潔能源資源稀缺、質優價高。而越來越惡化的空氣質量和環境承載力迫使我們的生產、生活必須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價格改革正是在企業利益、公眾利益和政府公共政策目標之間艱難地尋找最佳平衡點——既激發企業保障供應,又充分兼顧居民承受能力,以達到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污染的公共政策目標。時至今日,占比約15%的居民用氣門站價格還是政府主導制定,并且與非居民用氣還存在0.35元的平均價差。這一平均價差,承載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生的慎重考量,主管部門多次論證權衡。但是,隨著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逐漸邁向深水區,居民與非居民不協調的機制使得價格管理的難度與日俱增,也成為影響天然氣保供保暖的制約因素。去年冬天的“氣荒”中,到底是上游“限供”下游居民氣量,還是下游借保民生之名高價“轉賣”居民氣量從而造成居民用氣供應緊張,上下游始終各執一詞,莫衷一是。為避免今后的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價格改革已刻不容緩。

    兼權熟計,謀定后動。在經歷了去年的“氣荒”之后,社會各界對消除居民和非居民價格價差的呼聲漸成共識。主管部門最終下定決心推出居民用氣價格改革方案,迎難而上,邁出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承前啟后的關鍵一步,是推進行業重大改革的戰略抉擇。此次改革,亮點在于實現了居民和非居民門站價格的“兩個銜接”:一是“價格機制銜接”,今后二者將統一適用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允許供需雙方以基準門站價為基礎,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使天然氣競爭性環節價格基本由市場主導形成,提高監管效率,并為氣源和終端銷售價格的完全放開創造條件;二是“價格水平銜接”,消除二者間價差,矯正價格信號失真,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升上下游企業保供保暖的積極性。

    此次改革還有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對保障基本民生作了充分的政策安排,不會對居民基本生活帶來顯著影響。按照終端銷售價格最大提價幅度每立方米0.35元、2018年8月份全部疏導測算,影響2018年CPI上升0.02個百分點左右,估計每戶每月基本生活用氣增支7元左右??紤]到大多數地方銷售價格調價幅度低于0.35元,對CPI的影響會更小。對于城鎮低收入群體,通過采取發放補助、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精準補貼”措施,其基本生活將不受影響。北方地區農村“煤改氣”家庭,給予補貼后負擔也基本不增加。此外,國家已經要求各地通過減少供氣中間環節、加強輸配價格監管、完善階梯價格制度等措施,盡量降低終端價格調整幅度,減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當前,天然氣價格改革攻堅克難已進入新的起點。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建立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機制,需要構建起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體制改革需要與價格改革協同推進。只有加快體制改革,把競爭性環節放給市場,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天然氣開采、進口,加快管道、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通過增加競爭來降低成本,才是促進天然氣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

    網站地圖  合作伙伴  版權聲明  關于本站

    江西報業網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蘇新網備:2212101號 ICP證:B2-20030059 

    聯系我們:920 891 263@qq.com

    欧美在线观看网址,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性交的声音,アネハメ 俺の初恋が実姉なわけが,91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日日